The bitter lesson
My typical day as a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at OpenAI:
— Jason Wei (@_jasonwei) February 20, 2024
[9:00am] Wake up
[9:30am] Commute to Mission SF via Waymo. Grab avocado toast from Tartine
[9:45 am] Recite OpenAI charter. Pray to optimization Gods. Learn the Bitter Lesson
[10:00am] Meetings (Google Meet). Discuss how to…
Jason Wei本人一天的行程
來源
OpenAI員工Jason Wei[1]分享了他一天的行程,其中提到了早上必讀的經典”The bitter lesson“[2]。這時我好奇了,什麼神奇的文章會讓一位天才科學家每天都拜讀一遍呢?
介紹
The bitter lesson介紹了兩個重要的論點
- 通用演算法(DL & RL)相當強大,尤其是搜索與學習
(根據摩爾定律以及Nvidia的平行運算,算力會持續增長) - 應提供一個讓AI探索的元方法,而不是使用人們的猜想解決任務
比如在電腦視覺中,早期方法包含了人類的認知,認為視覺是為了搜索邊緣、廣義圓柱體或SIFT特徵。但是現在這些都被深度學習取代了,使用卷積以及不變性的概念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。
想法
在我們專題使用的Depth-Anything[3]模型中,有著相似的概念。Depth-Anything模型絕佳的結果來源於非常大量的資料集(六千兩百萬張未標記的照片)訓練,而不是新穎的模型架構。
或許人們總有一天要意識到,人的大腦不是萬能的,還有很多事情我們想不到,也無法想像。雖然承認自己的不足是一件痛苦的事,但這時交給機器才是更好的選擇。
Chain-of-Thought 論文的第一作者 ↩︎